清水蒸煮大闸蟹是现在最常见的大闸蟹吃法,从古到今爱蟹狂人颇多,他们也有很多吃蟹的方法虽然不再流行却颇为有趣。
《易牙遗意》中有一道吃蟹的古方,颇似“蟹糟”,将生蟹切成小块,加麻油、草果、姜蓉、胡椒末、花椒末等一共十样调味品拌食。想想这味道肯定是鲜美无比,不过如今饭店不敢做,原因是,现在的蟹是养殖的,比不得一个世纪前水体未污染长出来的蟹干净,饭店做了,怕客人吃了生病,饭店担不起责任。
还有一种吃法是“糖蟹”,在南北朝和隋唐时广为盛行,一度是各地贡品。虽然不知道这“糖蟹”为何物,但苏州当地一款做法也颇为独特,叫做蟹酿橙:先用熟透且带有两片叶子的大橙子,把顶部切下去瓤,留下少许橙汁,把大闸蟹的黄、肉塞入其中,再以切下的顶部封口放入蒸锅中,加酒、醋、水蒸熟,吃时蘸醋、盐,滋味清香。
还有一款被称为油酱蟹的当地做法应该合乎上海人的口味,就是螃蟹一切两半,有的人家还会过油炸,然后加酱油煮一下。这些吃法对近现代人来说,大多已显得相当奇怪和不可思议。梁实秋在《雅舍谈吃》中谈到糖蟹时说:“如今北人没有这种风俗,至少我没有吃过甜螃蟹,我只吃过南人的醉蟹。”
不过,大闸蟹之所以被称为大闸蟹,据说,包笑天曾对这个名称写过一篇《大闸蟹史考》,说道“大闸蟹三字来源于苏州卖蟹人之口。”“人家吃蟹总喜欢在吃夜饭之前,或者是临时发起的。所以这些卖蟹人,总是在下午挑了担子,沿街喊道: 闸蟹来大闸蟹 。”这个“闸”字,音同“ZA”(ZA在吴方言中就是水煮的意思),蟹以水蒸煮而食,谓“ZA蟹”。包笑天还对这个“闸”字做出解释:“闸字不错,凡捕蟹者,他们在港湾间,必设一闸,以竹编成。夜来隔闸,置一灯火,蟹见火光,即爬上竹闸,即在闸上一一捕之,甚为便捷,之是闸蟹之名所由来了。”竹闸就是竹簖,簖上捕捉到的蟹被称为闸蟹,个头大的就称为大闸蟹。
事实上,吴江本地最多的做法,还是ZA蟹,即清水煮蟹,用此来保证蟹口味的纯正。对此,小编颇为认同,螃蟹属于“世间好味,利在孤行”,所有煎炒烹炸加作料,都是画蛇添足,糟践东西,是对螃蟹美味和漂亮的嫉妒。螃蟹就应该整个蒸熟,端上桌来,还得自己亲手剥开才有味道,若让别人帮忙,就失去乐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