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苏州市相城区的阳澄湖镇一代画家沈周就出生在这里。
提起沈周很多人都知道,他是明代最重要的文人画流派——吴门画派的开创者和领袖人物。近年来,阳澄湖镇掀起了一股“沈周文化热”,传承沈周所代表的“天人合一”的艺术追求和“仁义孝爱”的传统道德精神,弘扬本土特色文化。
沈周生于1427年,字启南,号石田、白石翁、玉田生、有竹居主人等,明长洲相城(今相城区阳澄湖镇)人,病卒于正德四年(1509年)八月二日,终年83岁,葬于沈氏祖茔。
沈周出身于书画世家,在家庭的熏陶和祖父、伯父、父亲的亲授下,也酷爱文艺,诗书文画无所不通。后来博取众长,出入于宋元各家,主要继承董源、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、王蒙、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,又参以南宋各名画家的笔墨,融会贯通,刚柔并用,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,自成一家。中年时成为画坛领袖,技法严谨秀丽,用笔沉着稳练,内藏筋骨。晚年时性情开朗,笔墨粗简豪放,气势雄浑。纵观沈周绘画,技法全面,功力浑厚,在师承宋元之法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,进一步发展了文人水墨山水、花鸟画的表现技法,被誉为吴门画派领袖。
沈周的绘画为传统山水画作出了两大贡献。一是融南入北,弘扬了文人画的传统,他的粗笔山水,用笔融进了浙派的力感和硬度,丘壑增添了守人之骨和势,将南宋的苍茫浑厚与北宗的壮丽清润融为一体,抒发的情感也由清寂冷逸而变为宏阔平和。二是将诗书画进一步结合起来,他的书法学黄庭坚,书风“遒劲奇崛”,与他的山水画苍劲浑厚十分相似、协调。他又将书法的运腕、运笔之法运用于绘画之中。沈周同时还是一个诗人,至老年“踔厉顿挫,浓郁苍老”。他把这种诗风与画格相结合,使所作之画,更具有诗情画意。
沈周高蹈于名利之外,一生不出仕,远离官场,隐居乡里。他交友甚广,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,他所居的“有竹居”,经常邀友举行文会雅集,吟诗作画,欣赏古玩。沈周为人敦厚,既笃于友谊,又孝敬父母。母亲外出,必相伴左右。父亲去世后,有人劝他出仕,他以侍奉母亲而拒绝。在晚年,巡抚王恕和彭礼都想留他在幕下,他均以母老而谢辞。兄弟沈召少年得病,他陪弟同居一年多。其孝悌品行,深受时人称赞。
沈周性情随和,胸襟廓落。曾不耻卑微装饰太守府邸,以尽百姓服役之职责;买得他人失窃之书而无偿奉还,却不言卖者姓名;贩夫走卒持纸索画,一概应之,了无难色;对流传伪作也不加追究,甚至还为赝品题款,以救他人之贫。
沈周敦厚、随和、仁慈的性格,孝悌、笃友、淡泊的品行,使他成为吴中人士敬重的长者,其艺术也洋溢着淳朴、磊落、豁达、儒雅的气质,画艺广为人们称颂和追踪。
为纪念沈周,镇上诸多地方都与沈周联系在一起。村庄有“沈周村”,湖泊有“画师湖”,河道有“思贤泾”,道路、住宅、建筑物有“沈周路”“石田路”“启南路”“思贤小区”“石田楼”等等。“沈周墓”也完好的保留了下来,1993年原湘城镇复修了墓碑亭,重立了青石墓碑;2004年阳澄湖镇以沈周墓为轴心,把前后池塘和周边闲地串连成景,建成了沈周故里公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