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这是几年前的一件往事,迟迟不想提笔,耽搁着没有纪录,今天是酷暑后的第二个凉快的天气,重又想起来,要写一下。
也是这样的季节,为着我喜欢有山有水的地方,所以挑选了三山岛,这个太湖中间的一个小岛作为此次旅行的终点。
手伸进见底的水中,凉凉的,呼吸的是充满了水的味道的空气夹杂着秋的凉意,不时可以碰到水底长出来的绿绿的水草,茂密的地方,让人觉得是在丛林上空滑行。弃船上岸,在参天的银杏间游走,恍若隔世,慢慢寻觅着晚上的住处,房东早已笑吟吟的门口迎接。
吸引我的是房东家的老宅,这里是这个岛上存的不多的老宅之一。宽大的门楣,高高的墙头,青砖上的青苔,镂花的窗,屋檐上精致的雕花,仿佛在诉说着它的久远和辉煌的历史。
据说当年因为这个岛处在太湖中央,与世隔绝,吸引了很多的富豪商贾在此筑屋建房,享受这里不同于城市的宁静和安详。而今,这里住着的是房东家的年迈的老人,他们在这祖屋住久了,不愿搬离,不喜欢住在拔地而起的三层楼房。也许他们心中仍在怀念在着老宅中度过的大半辈子,与先辈是那么接近,叶落归根,在百年之后,哪怕灵魂都还是想在老宅中,看着儿孙们富足的生活。
蒙蒙的细雨,雨水汇集到沟中,顺着老宅的屋檐淅淅沥沥的滴下来,一条条珍珠被青砖打的粉碎,然而也在地面上也留下了一排小坑。正堂中已看不清字迹的对联,想起“晴耕雨读”来,晴天耕种,雨天读书,是何等的惬意,在百年前的这个屋檐下,是否会有一个读书郎在摇头吟诵呢?往往世人因为追名逐利,没有了这分闲情,读书也多带了几分俗气,哪怕是“采菊东篱下”也是以退为进的计谋。回归到读书的真谛的时候却已是垂垂老矣。
二楼的窗台上晒着从屋外的枣树上采摘的枣子,红红的。潮湿的缘故,灰暗的屋中满是霉的味道,不知老人是如何忍受,或许在这里居住多年,早已经习惯了吧。
几屡光线射进来,让这个老屋有一丝活泼。磨的已经光亮的家具,少有灰尘,可见老人的勤劳,但在老宅中感受到的是与老人一样的暮年。屋外传来孩子的欢笑,原来是爬在百年枣树上孩子,拿着竹竿试图打落一串串的枣子。
应该感谢先人,种下的树不仅让后人可以乘凉,也可以以枣子充饥,也许在物资匮乏的年代,它是难得的珍馐。房东说他的幼年和少年都是老屋度过,老屋看着他长大,随着生活的渐渐变化,老屋已经不适合现代的生活。但他还不想把他拆掉,不仅因为老人要在里面生活,那里还有他太多太多的记忆,所以他的新居也是傍着老屋而建,他觉得老屋在那他的根就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