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是扬州籍的兴化人。就任过翰林院庶吉士、广东学政等职,廉洁奉公。后任上海龙门书院山长,著书立说,传道育人,使龙门书院走出许多在政治上和学术上有相当成就的人物。
胡适晚年在口述自传中特别讲起:“经过慎重考虑之后,父亲于1868年春初进入“龙门书院”。该院山长(院长)刘熙载先生是当时扬州有名的经师,在这位了不起的刘山长教学下,同学之中后来有许多在政治上和学术上有相当成就的。”
深受胡适父子尊崇的刘熙载(1813-1881)系清代文学家,字伯简,号融斋,晚号寤崖子,时扬州籍兴化人,道光进士,官至左春芳左中允、广东学政等,后主讲上海龙门书院14年,他是我国十九世纪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的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,被称为“东方黑格尔”。
刘熙载一生桃李满天下,但因积劳成疾,于光绪六年(1880)病倒在龙门书院的讲台上。由于思念故乡,兴化友人从江南制造局借了一条小火轮拖着木船把他送回原籍,翌年3月2日卒于青桐书屋。刘熙载逝世后两年,日本学者冈千仞(1833-1914)到中国参观访学,抵达上海后慕名专程来到龙门书院,于光绪十年(1884)5月24日的日记中写道:“抵龙门书院,其设科,一以经史、宋学为主。赠刘(熙载)著书六种。”日记在日本报纸上公开发表,引起了日本教育界的关注。
龙门书院于1927年与江苏省立商业学校合并成为江苏省立上海中学,后上海中学迁往新址,旧址建成民居,名龙门村,该村经有关单位评定为近现代优秀建筑,现政府予以保护。